来源: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王坚 2011-4-4
一、认真形势,统一思想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当前,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面临十分复杂的外部环境。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逐渐缓解但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仍然较大。从国内看,国家信贷、利率等宏观政策还在不断调整完善,汇率、工资、物价及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增大,企业经营面临更多复杂和艰巨的挑战。从自身看,上海产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压力增大,工业投资增长乏力,节能减排难度增加,加上区县财税体制改革等措施的实行也将对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构成新的影响。
2010年12月24至26日,工信部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张德江要求全国工业信息化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为重要途径,把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把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抓手,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工信部部长苗圩就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中小企业发展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2010年12月24日,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强调,“上海要力争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必须要大力加强面向世界的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重大应用工程,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韩正市长指出,“制造业发展要抓新增长点和改造提升能级。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要在资金统筹、资源安排和支持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方面有新举措。要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1年1月4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2011年本市产业和信息化工作要更加突出质量效率、淡化总量指标,要更加注重产业结构优化,不断提升节能降耗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要更加注重非公企业发展,力争使非公经济比重占到50%以上,要更加注重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的创新,增强政策合力和政府资金使用效率。
市经信委系统要深刻领会工信部和本市一系列会议精神,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明确“十二五”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市经信委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紧扣“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线,围绕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科技、人才、金融、信息、品牌等优势条件,以“发展调整中提升”为核心,体现“六个发展”,即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改革发展,开放发展,调整发展,集约发展。
主要发展目标是:
在规模效益方面,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3%左右。
在创新能力方面,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5%左右,技术改造投资占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5%,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00家左右。
在结构优化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市级以上工业区单位土地产值达到70亿元/平方公里左右,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比重达到60%。
在资源环境方面,工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本市下达的目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
信息化主要目标是:
基本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成为国内网络宽带和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100兆比特每秒(Mbps)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覆盖率超过90%,基本实现无线宽带接入全覆盖。
基本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格局,2015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达到85;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0%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6%。上海成为全国“智造”中心和信息服务高地。
基本形成效能显著提升、成果惠及全民的信息化应用发展格局,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较“十一五”末再翻一番,达到8000亿元;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80%。上海成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各领域信息化应用的引领区。
基本形成可信、可控的区域信息安全综合保障体系,实现对网络空间的有效治理,在信息安全功能机构、技术设施、防护能力、综合监管和应急处置水平等方面领跑全国,建成国家信息安全服务高地。
三、把握2011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1年,市经信委系统要切实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做到“六个围绕,六个推进”,即围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和主要项目;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信息通信能级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围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和产业集聚发展;围绕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推进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和城市的和谐发展;围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服务经济加快发展。围绕服务各种所有制企业,推进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提升。
(一)2011年的总体目标
实现“三个快于,三个加大”,即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快于全市工业产值的增长,工业利税增长快于全国工业产值的增长,信息服务业增长快于全市服务业的增长。加大建设“智慧城市”力度,使上海成为国内带宽和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进产业升级、城市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和市民生活的和谐发展;加大服务中小企业力度,增强经济活力和市场机制。
具体目标是:
总量规模方面:实现工业增加值6500亿元左右,可比增长6%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完成经营收入3000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营业收入超过4600亿元,同比增长15%;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结构优化方面:工业增加值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值同比增长15%左右。技术改造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2%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达到55%左右。确保完成调整淘汰项目600-700项;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进一步下降。
集约发展方面:市级以上开发区单位土地产出水平达到65亿元/平方公里;工业向市级以上开发区集中度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74%左右,新增工业项目必须进入104产业区块;工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至85%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左右。
“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家庭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68%,户均接入带宽4Mbps以上;实施在180万户家庭光纤到户建设和改造工程,累计300万户家庭具备100Mpbs宽带接入能力;互联网国际出口和城域出口带宽分别达到450Gbps和2000Gbps;“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75左右。
(二)2011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即将下发的《2011年工作要点》明确了全年的9项重点工作,各处室根据分工抓早、抓紧、抓实。这里再强调其中5方面工作。
1、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本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要主动对接国家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坚持“有舍有取”,突破瓶颈。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有舍有取”的要求,把最大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引领区。二是继续落实“四个聚焦”。聚焦重点项目,要牢牢抓住那些有规模、上水平、能够形成产业化、能够发现领军人才的重大项目,强化推进手段和机制,明确主体和节点、加强考核,持续推进100项左右高新技术科业化重点项目。聚焦龙头企业,重点支持承担重大项目、有合作前景、成长性好、技术突破力强的企业。聚焦保障条件,在土地、资金、市场、人才、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跟踪服务。聚焦政策突破,如扩大信息服务企业营业税差额征收试点,实施鼓励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电动汽车购置补贴)等,加快形成突破。三是深化市场化推进机制。加强与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规土局等在产学研对接、项目推进等方面合作,深化与金融办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融资、中小企业上市等方面的协同,建立合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长效机制。
2、加快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一是形成实施计划和建立工作机制。制订本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年度计划,形成具体的推进方案和重点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和具体指标。二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光纤到户建设和改造力度;深化世博应用示范成果,推进TD-LTE规模试验网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网络系统要新建覆盖100万有线电视用户,继续优化完善本市3G网络,扩大TD-SCDMA覆盖范围;争取国家有关方面支持,将本市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提升至450Gpbs,海光缆国际通信容量继续保持全国50%以上。三是深化应用和创新示范。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三网融合”要继续深化应用;同时,积极推进“融合强业”、“电子商务”、“数字城管”、“数字惠民”和“电子政务”等重点应用工程。四是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推进国家级信息安全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中心”建设;加强等级保护、安全测评、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等工作。五是加快完善政策环境配套。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开展信息化促进条例立法调研,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强专业规划管理,加快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网络、智能电网等领域技术、应用、管理标准规范的建立。
3、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不断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面临更加艰巨和繁重的任务,工业与城市和谐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抓紧制定和发布《上海工业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标》和《上海产业布局指南》,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一是聚焦调整重点行业。推进纺织印染、小型炼钢炼铁、砖瓦、制革、四大工艺(铸造、锻造、电镀、热处理)、零星化工(含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橡胶塑料制品、普及建材、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和落后的通用设备制造等十类能耗高、污染重行业的淘汰关停和退出。二是聚焦调整重点区域。实施重点地区调整专项5-6项,加快推进金山、奉贤两区在杭州湾沿岸的结构调整,推进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和化工物流产业发展;推进普陀桃浦工业区调整发展;加大宝山区南大地区综合整治力度。推进外环线以内四大工艺企业统一纳管,有化工装置的化工企业有条件的逐步向漕泾集中,没有条件的加快关停步伐。启动桃浦、吴泾、高桥等重点区域的调整研究。三是聚焦重点企业集团调整项目。继续推进华谊集团氯碱化工、吴泾焦化部分落后产能的调整关停工作;推进上海医药集团51个生产点的整体布局调整整合工作;进一步推动中央在沪企业的调整工作。
4、建立机制和营造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一是密切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针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变化,密切关注中小企业运行状况,创新服务机制,加大服务力度,及时掌握和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二是推进中小企业地方立法。争取2011年上半年审议通过《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草案)。三是实施中小企业“阳光计划”。编制《中小企业政策指引》,通过上海中小企业网,集中发布各类政策与服务的权威信息;打造中小企业政策搜索引擎,方便广大中小企业查询;加大政策措施宣传力度,建立推进政策落地的长效机制。四是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挥市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引领作用,推进18个区县组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引导产业园区、街道(镇)完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逐步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充实完善200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50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发布本市中小企业100强和百名领军人物名单。五是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年新培育细分行业领先、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成长型中小企业300家,总数达到800家。六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推进集合票据试点,争取嘉定、杨浦和张江三支票据成功发行,浦东浙商票据通过审核,中信浦东票据上报交易商协会。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争取完成50家中小企业改制。七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诚信体系作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今年要把中小企业诚信建设作为抓手,尽快发布政府部门和企业信用信息目录(2011版)。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比对长效机制,支持中小企业使用信用产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培训。
5、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加快服务经济发展。一是信息服务业要积极发展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消费型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工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生产型信息服务业,加快壮大第三方电子支付、金融资讯等专业信息服务业,培育发展移动互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二是生产性服务业要制定《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主辅剥离促进本市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财税政策意见》实施细则,扩大政策受益面。加强195平方公里现状工业用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培育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重点发展第三方专业物流和直接为制造业供应链服务的嵌入式物流。建立检验检测工作机制,发展高新技术领域检验检测服务。三是文化创意产业要以建设“设计之都”为重点,体现创意设计对制造业的提升带动作用;提升创意产业集聚区载体功能,在15个产业示范性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上,打造一批品牌集聚区。
此外,还要做好大力推进产业集聚、经济有序运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两化融合”等工作。
Copyright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上海市热处理行业协会 TEL:86-21-56315636 FAX:86-21-56300050 秘书长信箱:lijinxinvip@126.com丨沪ICP备10013701号-1丨沪公网安备 31010802001227号丨技术支持:联海科技